如果说《后来的我们》火爆是因为它为爱情上了层厚厚的滤镜,让观众心甘情愿的相信电影里的那些不真实和做作的情节,就是所谓爱情的感觉。
那么《完美陌生人》则是撕毁所有的伪装,让一切赤裸裸的展示在观众面前,让多数人无法面对。
如果玩一个手机秘密的公开游戏,你是否愿意参加?
你了解你的伴侣、朋友吗?
你和你伴侣、朋友的关系经受得住考验吗?
这部电影就是以手机为切入点,用一连串的真相直接摧毁了所有人努力维持的那份光鲜体面的外表。
看似荒诞,却又无比真实。
很多人对外不断地秀恩爱,但背后他们的关系充满着怀疑和不安。而他们依旧继续着这个有问题的关系,依旧在晒着幸福。
多少人的爱情或者婚姻,像这个影片中的一对对夫妻一样,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,其实关系中充满着问题: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、不敢表达的情绪,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。
如果情侣有了差异冲突和分歧的时候,两个人或者其中一个人,不敢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内心,不敢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说出来,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,于是便形成了一个虚假的亲密关系。
可是,我们往往会给这种虚假的亲密关系,安装各种名词,比如: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啊,婚姻都是如此。
当我们看尽感情冷暖和爱恨情仇时,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——这些就是婚姻的本质,无论如何挣扎也逃脱不了,与其刨根问底,不如彼此装傻,活在欺骗和美好里。
可这部电影绝不是要指向「脆弱的关系经不起考验」、「夫妻间要保有一些隐私」或者「婚姻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」的这种结论这么简单。
在我眼中,罗科是唯一清白且正面的人物了。
他在面临婚姻的破裂中,采取的不是去寻找刺激,而是选择接受心理治疗。女儿已成年,却被母亲伊娃管的死死的,引起母女激烈的矛盾,父亲罗科被夹在中间,一边要安抚暴躁的妻子,一边还要开导女儿,缓和孩子与母亲的关系。
就像脱掉内裤的女人卡洛塔,她其实也是渴望性,渴望男人的关爱,但是为了维持关系而长期牺牲自己,实在难以难耐了,所以会跟别人玩这种可以刺激到麻木的自己的游戏 她的老公,何尝不也是,他不拒绝陌生女人每晚十点发给他的暧昧照片。 其实根源是他们没有面对“性”这个问题,没有面对失去的激情,一直处于一个完美的假象。这种压抑,通过这个游戏充分的发泄出来。 其实,在这个游戏中,没有一个人是幸存者。餐桌上的一声声铃响如利刃般划破每个人精心的伪装。 包括伊娃,她让所有人都公开秘密,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动机,就是知道她的情夫科莫西,是不是真正的爱她,还是爱现在的新婚的老婆,或者别人。 她渴望了解这一点,想破坏这种虚伪到极点的关系。但是她失败了,她发现她的情夫更不靠谱。 虽然罗科和伊娃在最后通过拥抱,看似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冲突,回到了丈夫的怀抱。但是,他们实际上没有办法发生真正的男女情感。 丈夫不能直接表达对妻子的愤怒和不满,只能通过和女儿联合来反抗妻子。 妻子也不敢表达对丈夫的不满,只能通过出轨,甚至通过游戏,伤害所有人,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攻击性。 要么学会分手,要么没有“秘密”。 而在决绝与坦荡之间的“灰暗”恰恰就是现实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太过容易,一个电话,甚至一个短信,一条语音就能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短暂的紧密联系。 在这些联系中,可以产生情感与欲望,可以产生一切以此为基础的状态和关系。 就像本部电影,以欣赏月蚀开始,让几位老友相聚,聚会之前,大家都是无暇的皎月,人人得意,朋友相互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