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离婚协议书中的房产怎么分割
离婚协议书中的房产分割通常依据双方协商结果或相关法律规定。若双方协商一致,可在协议中明确房产归一方所有,另一方获得相应补偿,或约定按一定比例共有等。
法律规定方面,婚后购买的房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时原则上平均分割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,若登记在其名下,通常归其个人所有,但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相应增值部分,另一方有权主张补偿。
在分割时,需考虑房产的实际价值、贷款情况等因素。同时,要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,避免因约定不明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引发纠纷。若双方无法自行协商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。
二、离婚协议书中约定抚养费由谁起诉
离婚协议书中通常不会明确约定抚养费由谁起诉。一般来说,抚养义务方未按照协议支付抚养费时,另一方有权作为权利人起诉要求支付。
若协议中未明确约定,在实际操作中,通常是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作为原告起诉未履行抚养义务的一方。
法律规定,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,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。若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,另一方有权通过诉讼途径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。
总之,虽未在离婚协议书中明确约定起诉方,但在实际情况中,直接抚养方更易作为起诉主体,以保障子女的抚养费权益。
三、离婚协议书签字后法律上有效吗
离婚协议书在签字后一般并不立即生效。需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,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,并已对子女抚养、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,才会予以登记,发给离婚证,此时离婚协议书才正式生效。若一方反悔,不愿前往办理离婚登记,另一方可向法院起诉,请求判决离婚,此时离婚协议书可作为证据之一,但法院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。所以,离婚协议书签字后要经过一定程序才具有法律效力。